2025年7月6日,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多部门正式启动全国药品追溯码专项行动,重点打击利用药品回流实施医保欺诈的违法犯罪行为。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异常追溯码线索,首批公布八起具有行业警示意义的典型案例,涉及多个省市的医药机构及个人。
【典型案例解析】
甘肃兰州天天好药房案成为专项行动首战突破口。医保部门通过追溯码比对发现,该药店2025年1月2日销售的云南白药气雾剂,竟在同年12月28日已完成医保结算。经突击检查,现场查获涉及135个品种的1124盒回流药品,其中包含抗癌药等高值特殊药品。执法人员同时查扣非法购药台账,揭露该药店长期通过违规收集周边居民医保卡,套刷职工门诊统筹及慢特病药品后二次倒卖的犯罪链条。目前,涉案药店已被解除医保服务协议,法人医保支付资格一次性记12分,案件已移交司法机关。
其他七起案件呈现新型犯罪特征:
湖北武汉康恩健等九家药店形成跨区域回流网络
湖南长沙德轩堂药房伪造处方骗保
江西抚州为民大药房实施串换药品违规操作
安徽合肥岐黄门诊部通过互联网平台非法购销
山西阳泉益源连锁药店诱导虚假购药
陕西西安唐都医院医生超量开方
上海参保人牛某个人超量购药
【追溯码监管体系升级】
国家医保局强调,药品追溯码作为药品全生命周期的"电子身份证",已实现医保结算系统与药品流通数据的实时交互。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必须落实"带码采购、扫码结算"的强制性要求,形成"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"的闭环监管。
【公众参与倡议】
为构建全民监督网络,医保部门建议参保人使用国家医保APP扫描药品追溯码,重点核查以下异常情形:
同一药品多次医保结算记录
购药时间与生产日期存在逻辑矛盾
药品包装信息与追溯码数据不符
目前,涉案机构已按程序移交公安、卫健、药监部门,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。国家医保局表示,将持续完善"互联网+监管"模式,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回流药、假药等违法违规行为,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和群众用药权益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